自公元1661年康熙登上皇位後,直至公元1723年,康熙皇帝君臨天下達六十多年之久,


由於他重視瓷器的燒制,特別是文房用瓷的燒制,所以文房用瓷在這一時期的燒制數量和工藝水平都到達了歷史的最高峰。


他先後選派臧應選、郎廷極去景德鎮署理窯務,督造御用器物的燒制。文房用瓷當時除筆、墨、紙之外,


一切瓷質文房用具在景德鎮御窯場內均有燒制,其種類之豐富,制作之華美、造型之奇巧,釉色之秀雅,均可稱冠於世。  


 


                                     


 


在康熙時期文房用瓷的燒制中,以筆筒最為出色,在清代陶瓷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這一時期筆筒不僅生產量大,為歷朝所不見,而且造型、紋飾相當美,藝術表現也呈多樣性。


主要題材除花鳥、人物、山水景致、田園風光、詩詞歌賦等一應俱全外,其文字裝飾圖案,也非常深刻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特色。                    


 


按青花色調變化分期:在康熙筆筒中以青花瓷器數量最多,通過不同時期青花色調的變化,也可以作出判斷。康熙青花筆筒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早期青花——一般指康熙二十年以前的器物。這個時期青花筆筒的色調較灰暗,明顯帶有明末清初的痕跡。


如釉面肥潤,釉呈青白色,青花色調迷混不清等。康熙十年以後,筆筒上的青花才逐漸出現青翠艷麗的色調。




中期青花——一般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之間的器物。此時青花筆筒因為大量使用上等的珠明料,


所以青花呈色青翠亮麗。又由於在繪畫技法上借鑒了中國畫「分水」、「皴染」等技法,


突破了傳統的「平塗」技法,所以畫面層次鮮明,達到了「墨分五色」的效果。


這個時期青花雖然品種繁多,有藍釉青花、哥釉青花、黃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釉裡紅和漿胎青花等,但筆筒上主要以白釉青花為主。

                  

 


晚期青花——一般指康熙四十年以後的器物。此時青花色調由濃艷青翠,逐漸向淺淡灰暗過渡。


由於青料及燒造的原因,青花有暈散現象。一些仿永樂、宣德時期繪畫風格的青花筆筒,多出現在這個時期。


 


                      



按胎釉特征分期:


康熙筆筒的胎釉,從總體特征上看可用一個「硬」字概括。不僅胎質堅致、胎釉結合緊密,而且胎體份量較重,均為其它各朝所不具。按其胎釉特征不同,同樣可以分成早、中、晚三個不同時期。


 


                                         




早期筆筒的胎體較厚重,制作工藝與順治時期大致相同。特別是其釉面肥厚,白中閃青,呈現一種青白色。器物口沿處或露胎無釉,或施醬黃釉,還有的口面開有小溝槽。底足也偶有「跳刀痕」、「粘砂」和「火石紅」等現象。

中晚期筆筒的胎體與前期相比,雖略顯輕薄,但拿在手中也有沉重感。胎質更加潔白細膩,釉色潔白呈粉白色。
                          

          





 

小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時代的需求,出現了觀賞墨(即珍玩品)及禮品墨。墨歷來倍受文人、書法繪畫家們的喜愛,並加以收藏。自宋以後,名墨逐漸成為文人書案上的陳設、欣賞品,要求墨質精良,而且追求形式與裝飾美觀,這就促使墨形成了一種工藝美術門類,成為人們珍藏的藝術品。

宋代大詩人蘇
東坡有「墨成不敢用,進入蓬萊宮」的詩句,正是這種風氣的寫照 .這種玩墨鑒賞之風,至嘉靖、萬 歷時期更加盛行,並開始出現了成組成套的叢墨,墨的裝飾圖案,更是千變萬化,已達至紛然不可勝識的地步


這種叢墨注重形式變化多樣,圖案裝飾新穎紛呈,也講究外部裝璜。多用黑漆描金匣儲存,也有用金絲楠木或烏木做匣的,造型精巧,保存和攜帶安全方便。更有以木制成手卷式盒,表面用錦緞裝裱。一邊連接小幅書畫,類同書畫卷軸一般,非常別致。


 


                                  


 


鑒賞墨:如故宮收藏的「乾隆御詠西湖十景十色墨」,色彩各異,墨的形式富於變化。一面為陰文楷書填金乾隆御詠西湖十景十色七言律詩,一面浮起詩中所詠西湖十景圖畫。依次為「曲院風荷」、「花港觀魚」、「蘇堤春曉」、「斷橋殘雪」、「三潭印月」、「雙峰插雲」、「柳浪聞鶯」、「南屏晚鐘」等 . 畫面的構圖,以極簡練的手法刻畫出方題的基本特征,藝術地再現了杭州西湖的美麗景色,形象地反映出200多年前,西湖十景的歷史面貌,是較好的鑒賞墨。

此套墨為
色墨,是繪畫用的顏料,有紅、黃、青、綠、藍、棕、白色等色,多為天然色料配制,色彩純淨艷麗,不易褪色。雖早期色墨不多見,但從唐、宋的繪畫中,可以看到顏料的精美與華麗。

唐人
《金碧山水圖》,畫面以青、綠色彩為主,間施以金描繪出秀麗蒼翠的山川,巍峨宏偉的殿閣,展現出輝煌壯麗的自然圖景,突出了色彩的美麗。五代著名畫家顧閎中創作的《韓熙載夜宴圖》,畫面前後分作5段,用濃筆生彩的藝術手法,把南唐宰相韓熙載的夜生活,刻畫得惟妙惟肖。


宋徽宗趙佶的《聽琴圖》,色彩柔和艷麗,人物傳神,更顯出色彩的美妙。這些在紙、絹上的色彩,已歷經了八九百年,乃至上千年歷史滄桑,仍然保持著奪目的光彩,充分顯示了這些彩色墨制造精良,是古代鑒賞的佳品。




     鑒別文物真偽是文物科研及陳列研究的前提,無鑒別真偽就談不到鑒定。所以鑒別、鑒定是文物工作者首要解決的。我們鑒別鑒定的目的是為人們提供研究真實可靠實物的參考憑證

我們鑒別墨也一
樣,要求多看實物、多記實物,通過實物與文獻資料相互印證,看後加以思考,善於比較分析,善於發現問題,多看實物是可以對某一名家名作的墨質、題識、圖案、墨品、風度認識就越深刻熟悉

加上不斷充實自己的學識
,多學文獻資料,並學會區分歙縣與休寧各派的墨品及風度的特點,通過對墨品的了解,即使在沒有年款的情況也可以鑒定出是哪些名家墨品。

如:康熙三十五
年所制「耕織圖」墨品,乾隆三十年所制「棉花圖」無論仿造、改制,我們都可以斷定康熙三十五年以前沒有「耕織圖」墨品,乾三十年以前沒「棉花圖」墨品,以後仿造可能就是舊模新作比較容易鑒別真偽。還有清代名家墨品分等級、價格也可以參考。

      另外避諱對墨影響,封建社會有國諱與家諱之說。國諱是避皇帝與孔子的名;家諱是避自己祖先的名字。避諱的方法是,在書寫時候凡遇到應避的名諱,或缺筆或易字,說念之時改原音。

「避諱」對於文物鑒
別有一定影響。如「避諱」對於明清兩代墨的鑒別尤為重要。明代還可以,在明清兩代制墨中品名,齋名常用「玄」字,「玄元靈氣」、「九玄三極」等。

到了清代
康熙皇帝名玄燁,因而「玄」字避諱,或改寫元,或缺寫一筆,明清兩代凡有「玄」字的墨如不是仿造假品,當是康熙以前的作品。如「玄」改寫「元」或缺一筆當是康熙以後的作。

而由於「玄」字墨
品給明代墨帶來多少厄運。明代的「玄」字墨到了康熙以後,均挖去「玄」字或將墨毀壞。總之「玄」給明代傳品招致厄運,其損失不可估計,但同時也在鑒別方面起到了劃分時代的作用。


 


                                                                       


 


   由於明清兩代書畫受各流派的影響,其風格有所不同;因書畫風格不同,其墨模雕刻技巧、手法,顯然有時代的區分。明代的書法多遒勁,雕刻手法為了表達遒勁,刀法則需要深厚,才能顯示字體雄健,陽文字鋒芒峻厲,圭角嶄然。

清代書法多秀潤,
雕刻手法必須掌握精秀潤細的刀法,才能表達柔麗清雅。繪畫與書法完全一致,因之明清兩代雕刻墨模的技巧,以明清兩代書畫不同風格,而形成兩大流派:明代墨模,其刀法多深厚有力;清代墨模,其刀法多柔妍精細。其所以不同,實因書法繪畫風格不同所致。這樣對鑒別明清兩代墨,就可掌握內涵。


  明清兩代大部分為了更換墨模,不在模上刻用年款,即刻上也在側面,更換時也不影響墨面。

      在墨上考證年代,只
能以自制墨來解決,文人官吏囑墨家制墨不惜墨模成本,帶有紀念性的墨品,多署干支年款,這就為我們考證年代提供了方便。

      另外從墨模上鑒別墨品,墨模使用年久影響墨面的清晰,凡是初版初刻,花紋、書畫、印章均特別清楚悅目;相反,墨模使用久了,墨面就顯得模糊不清,可能是復制,年代則稍晚一些,所以說墨模可以反映墨家業務大小,經營盛衰。


 


                                    




      墨品的漆衣,是在墨布加刮摩。通過漆衣也可鑒別墨,漆衣墨凡年代較遠,漆皮顯得渾厚,並呈蛇皮斷紋,與古琴相似。斷紋不是裂紋,有紋不裂,隱蘊在漆皮之間,又與古瓷開片相同。漆皮墨盛於萬歷年間,清康熙墨少見,乾隆晚期以後漆衣墨,其光澤漂亮有余,而蒼厚渾樸不足。

    墨上的漆邊也可作為不同時代的風尚,有助於我們對年代的鑒別。明代大從漆上下左右側通漆邊,正面背面為本色。清代多漆兩面的邊,兩側上下都不漆。

     如何鑒別偽品:凡質料粗糙,幾乎不是煙料,形同土塊,用手敲之,聲音喑啞,體輕呈灰白色,墨模粗糙,墨料不好,這些是偽品的特征。還有一種偽品,是使用一種炭晶石,一種石質料磨成的假墨。



 對仿品又如何鑒別呢?清代墨家仿明代墨, 一種是只標明年款,不署墨家名款。另一種只標時某墨家仿明代某墨家,這類有仿家自己的名款,也有被仿家的名款,是為宣揚自己而不是騙人,因此有人把清代初年制的精品墨原名款挖去,再用墨蠟填平,並在墨蠟處鐫刻名章、年款、略施金色加以打磨。這種仿品不易識別。 


    
墨的品種繁多,實用本色墨不僅數量多,形狀大體相同。我們可以識別墨正反兩面是否刻上文字及圖案(即墨名)。


左右兩側是否有監制單位名稱。也有在側面鐫刻年代的,墨的頂端刻有「超漆煙」、「漆煙」、「頂煙」、「桐油煙」字樣,表示該墨錠屬油煙墨范疇;
刻有
「黃山松煙」、「大卷松煙」、「松煙」等字樣的表示該墨錠屬松煙范疇;刻有「全煙」、「精煙」、「淨煙」等字樣,該墨屬炭黑墨范疇。

     總之,要求鑒藏者有相當的知識和經驗。首先要
求大體熟悉古墨源流的發展演變史,知道古代名墨的主要產地和著名的制墨賓的姓氏名款,對名家墨的著名的墨模式樣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另外從質地來說,新墨和舊墨也有較明顯的差別。新墨帶灰色,雖濃厚不朗潤,舊墨純黑朗潤,色澤純黑,色感厚實。


新墨由於和膠往往不勻,其墨色也就顯得濃淡、厚薄不勻,舊墨由於制法嚴謹、加上存放時間久遠,其膠自然勻實,其黑色平整,而且不粘筆毫。新墨氣味有燥性,舊墨有一股自身的古樸淡遠的馨香之氣,且顯出一種古樸的色調。






                       

小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